徐永恒
问题是,这两种极限何时到来?有人说,这两种极限实际上已经到来,那问题就变成了:北京能在多大程度上承受这两大极限的进一步加剧?
目前,南水北调还没有开始向北京供水,而按照这种趋势,南水北调为北京增加的水量,会被庞大的新增人口数量吞噬。北京目前的办法是向同样缺水的河北要水,为给北京输水,河北省张家口和承德两个市已将水稻全部改种玉米,而北京给当地农民发补贴。
像北京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在世界上并不鲜见,其人口动辄就是数百上千万的。如同处于东亚地区的,日本首都东京的人口约为13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10%,而整个东京都会区(包括横滨、埼玉等周边卫星都市)总人口高达3500万,是全球最大的都会区;韩国前首都首尔,行政区内的人口超过1000万,包括卫星城在内的首尔都市圈人口则超过2300万,仅次于东京都会区,而整个韩国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首尔都市圈。
按照作为经济中心的首都在全国的地位和其人口与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参照东京和首尔来说,北京的人口达到四、五千万也很正常。问题是北京的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又承受不了如此众多的人口。那么,出路何在?
人口的集中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政府不未雨绸缪,经济本身会给出调节、解决的办法,只不过它来得比较慢。如果北京抑制不了目前的人口涌入、增加的态势,将导致地价、房价、水价的同样抑制不了的上涨,最终会因生产成本的高昂使企业生存困难、市民就业困难,会因生活成本的高昂使市民生活困难。
发展节水经济、低水经济是一个可以想到的出路,但是,只要是经济活动,就必然是要消耗水的,这么大个城市,总要有巨大的经济规模来维持,因此对水资源的需求难以下降。北京可以减小工业经济的规模,但作为首都,其耗水的另一个大户是第三产业,尤其是会议、宾馆、饭店以及随之而来的娱乐、度假消费,这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北京市作为一个地方政府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年年的洪水灾害告诉我们,中国并不是绝对缺水的国家。如何变洪水灾害为水资源留蓄,是可以提上日程的了。比如,可否在江淮之间重建一系列泄洪区,夏季洪水季节,分流长江流域的洪水,经迟滞、沉淀后向华北和京津送水?此举可以扩大原有的自然湖泊的方式进行,以减少土地和工程投入,当然,实际的土地淹没和耕地、农房拆迁仍是相当大的,但效果也是同样明显的:既缓解了本地的洪水灾害,又有了缓解北京等地区缺水的资源基础。当然,依据“北京-河北模式”,由受水地区向泄洪区域给予相应的补贴。而这一切,最后都进入北京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成本,反过来调节北京的经济结构。
所以,如果束手无策,北京的水资源供给极限与人口容量极限已经到来;如果换一种思路扩大南水北调,变南害为北利,则北京的水资源供给与人口增长还可以有相当大的空间。
但是,不管怎么说,政府写在纸上的北京市人口控制目标是一定会大大突破的。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