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事关重大的男孩女孩的入学年龄

徐永恒

最近参加了一些与家教有关的报告会、座谈会,也有很多家长与我讨论家教问题,在谈到早期教育与小孩入学的问题时,我都建议家长根据自己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入学年龄。 

具体来说,我主张:男孩6~7岁上小学,女孩5~6岁上小学;在一个班里,最好是男孩的平均年龄比女孩的平均年龄大1岁以上。

我的理由是:

由于男孩、女孩生理发育的不同,在幼童时期,女孩的身体协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模仿能力要比男孩提前2年左右,因此女孩可以比男孩提前1~2年上小学。

女孩比男孩早上学,从小学直到大学,处在同一个集体中的男生绝大多数都会比女生年龄大一些,这种年龄差对男生、女生是一种双赢的结构:男生在集体中相对女生扮演着哥哥、兄长的角色,更容易激发其男子汉气质,将来成长为让女性满意的成年男性;女生相对男生则处于妹妹的地位,比较容易得到男生的呵护,也容易扮演好自己女性气质的角色,这些都将在进入成年期以后表现出重要的意义。女孩比男孩早上学,大学、研究生毕业时的年龄也比接受同样教育的男生小一些,这样肯定有利于减少一些“剩女”的出现吧。

对男孩来说,推迟入学意义同样重大。现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普遍是女教师多,女同学学习好,这对男生的成长是个相对不利的环境。加上男生生理、心智发育的相对滞后,如果与女生在同样年龄开始上小学,将比较被动,许多男生终其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也没有赶上来,教育失败给自己的自信心和家庭的期望造成很大打击。因此有人发出了“救救男孩”的呼声,我也是属于愿意这样喊的人。为什么要“救救男孩”?这不光关系到一个个男孩和他们父母的期望,往大一点讲,还有两大意义:一是为了民族的综合素质、创造精神、进取精神,二是为了女同胞的幸福。其中的逻辑不言自明。

顺便谈到两点:

第一、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普遍是偏离教育规律的,家长对此不可不知,但我也理解很多家长对此又很无奈。由于就读重点小学的名额有限,许多幼儿园通过开办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把小学的学习内容下放到幼儿教育中来,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决定能否升入重点小学,造成幼儿园的孩子都要开始接受应试教育的残酷局面。幼儿园的孩子通过灌输也能背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革命故事、英语单词、九九表、圆周率,也能做加减乘除,但不等于他们能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甚至很多孩子对这些曾经记背的东西不会有永久记忆,而他们由此付出的代价将在未来的学习中体现出来,最主要的是丧失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兴趣。其实,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来自哪里?可能很多人就莫衷一是了。对儿童来说,兴趣来自身体,来自运用身体器官对外界的感受。而幼儿园阶段的孩子都是身体发育还十分弱小稚嫩的,对外界的感受还处于一片白纸的,因此幼儿园的教育要把促进孩子身体的协调发展放在首位,户外游戏、体育、音乐、舞蹈这些才应当是幼儿园最主要的课程,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除了协调自己的身体,练习口语表达,还可以养成团队协作的习惯。同时要尽一切可能尽量扩大孩子们用手、眼、耳、鼻和整个身体去感受外部世界的机会。在看图识字书上,已经“认识”不少的花了,可面对真正的花,还是叫不出名字,或感受不到它的形状、花香、开放时间、为什么惹人喜爱这些特点,记住那张图片或几个没有内含做底子的文字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对儿童来说,上再多的文化课都不如到花园里一阵疯玩。而幼儿园或小学开办的学前班、幼小衔接班应该取消,孩子们应该从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

第二、推行课改后,高中将实行学分制,虽然学分也分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但其总量是两年多一点的学制。因此,应该调整高考的报名资格条件,参加高考的高中应届生可以包括高二、高三两个年级的学生,只要其高中学分修满,即可获得高考的报名条件。这样将为一部分学生参加未来的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创造更好的年龄条件,同时也缩小“把高三当高四(补习)读”的现象发生的范围,减少“高考机器”产生的频率。

2010年7月23日

话题:



0

推荐

徐永恒

徐永恒

17篇文章 12年前更新

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80年代后期毕业于北大中文系,90年代末期进修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中国青年报记者站站长、成都日报编委等职。 2005年转向教育传媒领域,现任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大学杂志社总编。 除财新网个人博客外,在新浪网的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yongh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