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状元想学中文、历史没什么不好
徐永恒
 

也许从今年开始,北大人文学科招生会出现一个小小的拐点。

今年高考北京文科状元、毕业于北京五中的齐肇楠说,自己的第一志愿是北大中文系。而前些年,像她这样的文科高分生,首选的是光华,除了光华还是光华,光华满员了就去隔壁的经管。

对于女儿不打算就读热门的经济类专业,齐肇楠的父母非常开明,当记者问孩子报志愿的时候是否有过建议?齐母回答说:“没有,完全是凭她自己的兴趣。她喜欢文学,就想报中文系,我们都非常支持。想来想去,国内就北大的中文系最好,所以提醒她报这个。”

无独有偶,今年重庆文科状元、毕业于重庆八中的阮秋剑情定北大,却正在为选专业而纠结。他个人酷爱历史,他很想学历史学,但父母希望他去学习一些国际政治、行政管理这样的专业。

是支持孩子按兴趣、意愿填报专业,还是按社会潮流希望孩子选择热门专业,父母们的想法其实更复杂一些。如果孩子喜欢的事情不让他去做,担心误了孩子的幸福;而孩子虽然做了喜欢的事情,又担心因为社会的需求小,将来发展不理想,同样不幸福。那么,把兴趣、意愿抛到一边,只按社会需求来选择专业呢,又担心孩子没兴趣,读起来很痛苦,更担心将来毕业时因为选择热门专业的人太多,结果就业压力剧增,甚至人才供过于求,热门变冰窖。

确实很纠结啊。

其实,对阮秋剑这样的学子和他们的家长来说,这种纠结完全没有必要。一个孩子已经有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了,能够以如此好的成绩考上北大,再经过北大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培养、熏陶,一般来说前途是不会差的。如果这样的学生,上了这样的大学,都还要担心个人前途,就缺点自信了;如果更多地担心个人前途,那就缺点责任感和进取心了。注意,“这样的学生”不等于“阮秋剑”哈。

第二,如果以为选择了热门专业,就捧上未来就业的金饭碗,那恰恰错了。最新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目前就业率垫底的社科专业恰恰是前些年扩招、增设过度的法律专业,经管类也高不了多少。

第三,大学里所学的专业,是教给学生某个领域的知识、技能,而在工作以后,这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只能起到一个底子的作用,而起主要作用的往往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开始具备、在大学教育中又进行了强化和优化的综合素养、综合能力。这些素养和能力,大部分涉及到品质、意志,少部分才涉及到方法、能力,如:诚实与正直的品质,这是建立信任的基础,做任何事情,都得让人信任你吧;团队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这是与人协作的关键,现在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团队,个人单干的英雄时代已经过去了;独立、独特的思维,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纷繁复杂,没有独立、独特的思维,没有一点批判性,人云亦云,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又怎么能作为一个有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去引导别人呢;沟通能力,包括口语与书面的沟通能力,读了大学、研究生,算知识分子了,起码也是专业人士了,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用什么方法工作呢?用沟通和影响,即通过他人来完成更多的具体的工作,所以不管学什么专业,良好的沟通能力、写作能力都必不可少;恪守职业道德,即责任感,既然读了北大,那不管将来做什么,都要争取做得最好、更好,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要达到甚至创造这个行业最高的标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中文、历史也好,学政治、管理也好,在磨炼个人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第四,不要以为学中文、历史的就不能治理朝政、掌管财经。中国古代的丞相、首辅,不都是学中文、历史出来的书生嘛,像诸葛亮、张居正等人的政绩,岂是那些只懂得拨算盘的财经专家所能达到的?曾任财政部长的项怀诚就是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在他管理下,财政赤字还没现在这么大嘛(玩笑哈)。现在的美国财政部长(按其职权来说相当于中国的副总理)盖特纳大学时读的是亚洲学,相当于中国的东语系,不仅是外语,还是外语中的小语种,但也没妨碍他后来成为国际金融问题专家。对了,与盖特纳对等地坐在会谈桌另一边,纵论世界经济和中美关系的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就是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还曾较长时间做过博物馆工作和历史研究工作。现在,为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起草法律法规等文件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法学家越来越多了,可为这些文件最后把关的专家是什么人呢?是中文专家。因为一个思想的提出、一个政策的制定、一条法律的确立,最后都必须以文字准确地阐述出来,否则将“言之不文,行而不远”。

第五,从学术传统上讲,中文专业研究文本的传统、历史专业考据史料的传统,会给求学者带来严谨的思维方法和写作方法的训练。有了这种思维和能力,当你要进入别的专业领域时,将转化为巨大的优势。比如:如果你有深厚的语言修养,你一定能更准确地把握法律条文的含义与精神;如果你懂得历史,了解过去,那你在观察和解释今天的政治、经济、社会现象时,你一定会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说得更深刻。

所以,如果齐肇楠、阮秋剑们选择了他们心仪的北大中文、历史专业,将是他们的幸运。如果有更多的学子愿意选择擦亮眼睛、涵养心灵、启发思维的人文学科,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能力发展和人生幸福,也有利于在中国早日重新出现既有人文情怀、又有治世能力的新型领导者,当然,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也将依靠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果能如此,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完善一些,我们的大学也将变得更像大学一些。

(本文同时见:徐永恒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yongh

话题:



0

推荐

徐永恒

徐永恒

17篇文章 12年前更新

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80年代后期毕业于北大中文系,90年代末期进修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中国青年报记者站站长、成都日报编委等职。 2005年转向教育传媒领域,现任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大学杂志社总编。 除财新网个人博客外,在新浪网的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yongh

文章